“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萤石是仅有一种能够提炼很多氟元素的矿藏。在新能源轿车动力电池中,氟无处不在。”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邹灏正在给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解说色彩各异的萤石矿的特色。
“85”后邹灏是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以国家战略性非金属矿藏为研讨方向,扎根科研作业,立异了战略性矿藏萤石矿的成矿理论,处理了萤石成因机制中的要害科学问题,并在世界威望期刊上宣布多篇论文。
地质学学科的特殊性决议了常常要在户外调查。邹灏现在的首要精力在硕博士人才教育训练和科学研讨中,除了带领科研团队在试验室做相关研讨外,还要常常带着学生和团队青年教师赴户外风餐露宿,在全国各地调查探寻萤石矿。
为了能更好地传达地球科学的常识,招引更加多学生来探寻地球科学的奥妙,邹灏开端试着做地学常识科普。他通过到四川光雾山、大相岭等地拍照录制科普视频,职责为中小学生当科普教师,宣布科普论文等方法,来推行传达地球科学常识。
“为地学培育更多的后备人才,是我作为青年科技作业人员义无反顾的职责。”邹灏说。
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邹灏(后)在给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解说萤石矿的特色(2025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成都理工大学研讨生院,邹灏在为学生授课(2024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试验室,邹灏(前左)与团队青年教师和学生在沟通萤石中元素散布成果(2025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邹灏(后)在给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解说萤石矿的特色(2025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邹灏(左一)在四川巴中光雾山录制科普视频(2020年6月29日摄)。新华社发
邹灏在矿床试验室给学生教学典型矿床事例(2024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成都理工大学研讨生院,邹灏在作业的当地修正授课课件(2024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成都理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试验室,邹灏(前)与学生评论流体包裹体的特征(2024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成都理工大学研讨生院,邹灏在作业室外远眺(2024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成都理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试验室,邹灏在展开岩石的镜下判定作业(2024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邹灏与团队青年教师王强(左一)、曹华文(右二)、 陈晓东(右一)在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试验室留影(2025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成都理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试验室,邹灏(中)给学生解说流体包裹体试验中的遍及的问题(2024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试验室,邹灏将需求剖析测验的样品放入飞秒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2025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邹灏(左三)在矿床试验室教授学生怎样来辨认矿藏(2024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